虎皮丹犬 国学||李玲:虎年谈虎

阅读: 2024-07-12 15:02:03

虎年

文/李玲

十二生肖中,虎与阴属相配,阴与兔相邻。[1] 虎位辰,对应农历正月,亦为一年之始。放马滩秦简《日用志》甲种、睡虎地秦简《日用志》、孔家坡汉简《日用志》亦同。[2]

商代青铜卧虎卧鸟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三十六种鸟类中,虎、豹、貉并列。貉即狸猫,又称豹猫,身上有豹斑。豹猫为野猫。野猫与家猫均捕鼠。三者皆为猫科动物。放马滩秦简《日用书》第二类讲到钟、乐器与动物的搭配,其中提到了老虎,[3]但未提及豹、貉。

十二生肖中有素食者、肉食者、杂食者,虎为肉食者,马、牛、羊、兔为草食者。

在中国食草动物中,大象是最大的。十二生肖中没有大象。商朝时,黄河流域尚有大象,后来只在南方,再后来只在云南。到了汉朝,大象已经和骆驼差不多了,对中原人来说,大象已经成了异物。十二生肖中没有大象也是正常的。

唐代十二生肖俑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中国的食肉动物中,老虎是最大的。老虎是顶级捕食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曾经到处都有它的踪影。

在近东和欧洲艺术中,鹰、狮子和牛是最重要的。[4] 在中国艺术中,龙、凤和虎是最重要的。[5] 在中国艺术中,老虎的地位仅次于龙和凤。

猫科(Felidae)分为三个亚科:豹亚科(Pantheriinae)、猎豹亚科(Acinonychinae)和猫亚科(Felinae)。

豹亚科包括狮子、老虎、豹子和美洲虎(Panthera onca,英文又称Jaguar)。老虎和狮子关系密切,豹子和美洲虎关系密切。青藏高原的雪豹也属于豹亚科。

猎豹亚科包括非洲猎豹和亚洲猎豹。亚洲猎豹又称印度猎豹,一般认为已经灭绝,但据说在野外发现过。我们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看到的猎豹都是非洲猎豹。这种动物的爪子不能伸缩,类似于犬齿。犬齿比猫更容易驯养。有些人把猎豹当作狗来养。

猫亚科包括野猫、猞猁、美洲狮(Puma concolor,英文称Puma),一般体型较小,但美洲狮体型较大。家猫是由野猫驯化而来,野猫(Felis siverstris)有三种:沙漠野猫,分布于中亚、西亚;欧洲野猫;非洲野猫。有说欧洲家猫是由非洲野猫驯化而来,非洲野猫起源于埃及、利比亚;亚洲家猫是由沙漠野猫驯化而来。

沙漠猫及其罕见的淡蓝色虹膜

图片来自猫联盟CFCA

这三类动物中,虎、豹、狮是大型猫科动物,辈分最长;猎豹是中型猫科动物,有较年轻的一代;猫科动物体型最小,有较年轻的一代。生物进化其实就是进化与退化的结合,先进与落后的动物相互交流。古人说,积木不如柴,后来者胜出。猫科动物得益于人类的帮助,胜出。野生动物只能被抛在后面,等待濒临灭绝。

《礼记·郊祀》云:“猫食田鼠,故迎之。”人们用“迎”字形容猫捉老鼠。迎的是什么猫?一说来自印度,一说来自中亚,两种说法都是以沙漠野猫为原型。

郭芙说:“周初受到欢迎的猫,很可能是从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引入到家庭或庭院中的。”他似乎支持西方理论,但他也说:“战国时期,各地人民就把当地产的貉(Felis bengalensis)驯养了”,这似乎不排除当地驯养说。[6]

宋代《猫奴图》册页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没有猎豹。

老虎是典型的亚洲动物。

老虎原产于亚洲大陆,分为九个亚种:

1、西伯利亚虎(Panthera tigrisssp.altaica),在中国又称东北虎、乌苏里虎、阿穆尔虎、满洲虎、朝鲜虎,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等地,是现存最大的野生动物,也是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西伯利亚虎

图片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

2、里海虎(Panthera tigris virgata),又称伊犁虎、新疆虎、波斯虎、高加索虎、土伦虎,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中亚五国、阿富汗北部和伊朗北部,向西沿呼罗珊路,经里海南岸,远至南高加索和土耳其东部。体型第三大,1981年灭绝。经研究,该虎基因与西伯利亚虎最接近。

3、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又名厦门虎。此虎为中国特有物种,曾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陕西、陇东、豫西、晋南部分地区,现已退至江西、福建一带。其体型较小,野外已难见到,仅在动物园中可见。

4.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分布于中国西藏墨脱、孟加拉国及印度东部,是现存数量最多的老虎。体型第二大,濒临灭绝。

5.印度支那虎(Panthera tigrisssp.corbetti),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及印度支那(即印度支那),体型较小,濒临灭绝。

6、马来虎(Panthera tigris jacksoni),2004年从印度支那虎中分离出的新亚种,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和泰国。体型较小,极度濒危。

7、苏门答腊虎(Panthera tigrisssp.sumatrae),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体型较小,极度濒危。

苏门答腊虎

图片来自《动物世界》微信公众号

8、爪哇虎(Panthera tigris sondaica),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体型较小,1988年灭绝。

9、巴厘虎(Panthera tigris balica),曾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小的虎,于1937年灭绝。

这九个亚种中国有五个,东北有东北虎,中原和东南部有华南虎,南部有印度支那虎,西北有伊犁虎,西南有孟加拉虎,老虎是典型的亚洲动物,中国是老虎分布区的中心。

我小时候,二叔在福建工作,是南下北京的干部,每次来北京,总带龙眼、荔枝,各种南方水果。有一次,还带了一张虎皮,很漂亮。福建的老虎,当然是华南虎。

二叔说他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了一整只老虎,把虎肉和虎骨留着,福建那边太热,虎皮也没用,就拿给我哥嫂子了。我母亲很能干,会晒皮,把晒好的虎皮,把四肢和尾巴都割下来,只留头和身子,缝成两片圆片虎皮丹犬 国学||李玲:虎年谈虎,把眼睛留下的洞补上,做成了一张床垫。他们就留着这张床垫,等我出嫁的时候,就送给我当礼物了。

李零《放虎归山》封面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我在《放虎归山》的序言里讲过华南虎,我说:

记得小时候总有人说华南虎比东北虎多,所以我总爱去动物园看东北虎,对华南虎也不是很珍惜。可现在噩耗传来,情况是:东北虎虽然濒临灭绝,但并没有绝迹;相反,真正灭绝(野外灭绝)的是华南虎。中国人多,华南人多,如水尘归处,这才是老虎濒临灭绝的原因。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人无害虎之意,虎害人心”虎皮丹犬,这是人类对是非的曲解。

关于华南虎如何灭绝,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

嘉靖十一年(1532年),山西运城盐神庙里有一只老虎潜入,被当地官员杀死。海光楼前有一块碑记载此事,叫《盐池虎怪记》,我曾见过。

盐池海光塔旧照片

1940年,现藏京都大学

我曾在香港做访问学者,听说香港也有老虎问题。当时有两只“最后的老虎”,一只叫“上水之虎”,1915年在上水咬死两名警察,后在粉岭被击毙;另一只叫“赤柱之虎”,曾在英军战俘营吃猪,1942年被日军击毙。虎皮至今还保存在赤柱天后庙。

据说香港的老虎都是从广东游进来的,就算逃到那么远,也难逃一死。

北京动物园里有一座狮虎山,小时候经常去那里,侯宝林的电影相声剧《园中奇梦》就是在那里拍摄的。狮虎山把老虎和狮子养在一个地方,就是动物园,现实中不可能。

《花园之梦》海报(1956 年)

其实老虎是独居动物,喜欢山林,狮子是群居动物,喜欢草原,它们属于不同的生态带,有狮子的地方一般没有老虎,有老虎的地方一般没有狮子,你永远也看不到狮子。

狮子原产于非洲,狮子从北非沿地中海东岸向北迁徙,一度传播到美索不达米亚谷地和土耳其西部,后又从美索不达米亚谷地南部向东扩散到伊朗南部和印度西部。

老虎的原产地是亚洲,里海虎是唯一一种从中国西北部传播到西亚的虎种。

在印度,老虎在东边,狮子在西边。在伊朗,老虎在北边,狮子在南边。这是狮子和老虎距离最近的地方。

亚欧大陆西部有狮子没有老虎,东部有老虎没有狮子。

伊拉克尼努尔塔神庙浮雕石上的有翼狮子

中国没有狮子,汉代以后从伊朗、阿富汗、中亚等地引进狮子,中国人是通过老虎认识狮子的。

中国盛行舞狮和石狮守门,这些习俗都是从西方传入的。中国人称这种长翼的狮子为天狮或小精灵。

1.虦猫。老虎皮毛颜色较浅,近于灰色。如《尔雅·石首》:“虎盗皮毛,谓之虦猫”。郭璞注:“盗,浅。诗经云:‘有猫,虎也。’”《说文解字·虎篇》:“虎盗皮毛,谓之虦苗,虎声。盗,浅。”同《尔雅》。什么是“盗皮”?“盗”与“浅”二字古音相近,古人将其作为同音字使用。如古人称淡蓝为“盗蓝”,淡黄为“盗黄”,淡红为“盗红”。“盗皮”即浅色皮毛。虦猫即浅色老虎。

2.白虎。古人以二十八宿之老君为白虎,代表西方(《史记·天官记》)。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在南郡捕获白虎,取其皮牙爪为贡,立白虎庙(《汉书·宣帝纪·郊祀记》下)。《尔雅·释兽》:“甝(读hàn),白虎。”《说文解字》:虎节:读“日”不读“甘”,读“鼏”。

虎皮丹犬图片欣赏_虎皮大丹犬_虎皮丹犬

3. 黑虎。《尔雅·兽说》:“虪(shù)黑虎”。虎中确有白虎,无黑虎。虪可能是黑豹。

(归于)木溪,《老虎图》

绢本设色,123.8 × 55.9 厘米

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4、狮子。狮子并非中国本土动物,但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认识狮子。如《穆天子传》卷上载:“白尧云:‘用翅之鸟虎皮丹犬,名……五缘、疾疾,能飞八百里。用足之名兽,名……狻猊,日行五百里,野马,日行五百里,芈狻、巨须,日行百里,麋鹿,日行二十里。’”郭璞注:“狻猊,狮也,食虎豹。”《尔雅·兽说》:“狻猊,如狡猫,食虎豹。” 郭璞注:“是狮子,从西域而来。汉顺帝时,疏勒王来献牛狮。《穆王本纪》云:‘狻猊日行五百里。’”狻猊即狻阿尼,均为西域语狮子的译名。商伯楚简《三德》:“【豸寽】貎食虎虎皮丹犬 国学||李玲:虎年谈虎,天必听从。”【豸寽】貎是狻猊的别名,大概是希腊罗马对应译名。

三色狮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古人形容狮子是老虎,毛皮是浅色的。从西域传入中国的狮子有两种:黄狮和白狮。黄狮是常见的狮子,毛皮是浅棕色的,白狮则很少见。黄狮不如白狮珍贵(《南朝史·刘宪传》)。

葛洪说:“食草动物善跑而愚笨,食肉动物强壮而勇敢。”(《抱朴子·杂应》)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人类以外的动物,也适用于人类。我经常在看欧洲大力士比赛,搬巨石、翻轮胎、拉卡车、拉飞机时想到这一点。

李希霍芬说,中国男人长得有点女人味。这跟欧洲人形成鲜明对比。[7]电视上一位老泌尿科医生说,前列腺癌在我国本来很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迅速上升,这跟饮食结构的变化有很大关系。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吃的肉、蛋、奶越来越多,胡子也越来越长,头发却越来越短,秃头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征兆。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唐三彩里的胡商、中国小说里的胡僧都是那个样子。

三彩开腹胡俑

现藏于乾陵博物馆

从粮食生产经济的角度看,动物吃草比吃肉划算。马、牛、羊吃草,到处都是草,不愁吃不愁喝,所以数量自然庞大。就算老弱病残死在虎狼嘴里,剩下的也不少。狮子,草原开阔,食草动物成群结队,群居打猎,一起干活,一起吃,也不错。老虎称霸山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没得选择,下一顿饭没吃,老婆孩子也要丢下,低端动物要是跑掉了,就会饿死。

我曾经这样描述老虎:

恶虎的恶就是饥饿。它们也有自己害怕的东西。它们比猎物更无法忍受胃里的孤独,在食物上也比猎物更没有安全感。追逐和打斗会耗尽它们的体力,什么都得不到就等于死亡。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恐惧。

小心潜伏,悄悄跟随,

耐心等待...

一切为了肚子。[8]

农耕民族以草为食,属于植物群落,骑马民族以肉为食,属于动物群落,两者的关系有些相似。

古代,即使是农业社会,也有类似的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的划分,有凶兽,也有凶人,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肉吃,但曹刿却说:“食肉者,俗不可耐,不能长远之计。”(《左传·庄公》10)

出土文物中有关老虎的资料十分丰富,这里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虎皮丹犬图片欣赏_虎皮大丹犬_虎皮丹犬

1、商代虎纹石磬,河南安阳武关村墓葬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2、西周虎尊,相传来自陕西宝鸡窦吉台,现收藏于弗利尔美术馆。

3、西周虎形铜饰,陕西扶风黄堆乡一号墓(M1:19)出土,陕西宝鸡周原博物馆藏。此类铜饰在多处均有发现(如绛县衡水墓地发现)。近期,宁县石家墓地出土了类似的春秋时期饰物,据说是箭筒上的饰物。

4、河南省叶县旧县四号墓(许公宁墓)出土春秋时期的戟,纹饰有龙、虎、鸟、蛇四种动物,现藏叶县衙门博物馆。

5、春秋虎形金饰,湖北枣阳草门湾曾国墓地一号墓出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6、甘肃省宁县石家墓地出土春秋时期虎形金饰。据发掘者称,该饰物为箭筒上的饰物。庆阳博物馆还发现一件类似饰物,出土于宁县祥乐镇余村。

7、春秋时期虎形玉佩,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

8、春秋时期虎形玉佩,河南省淅川县下司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

9、战国虎形玉佩,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10、战国虎食鹿器座,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11、战国金虎饰,陕西宝鸡魏家崖出土,现藏西安博物馆。

12、战国秦代虎猪斗纹带扣,内蒙古准格尔旗西沟盘2号墓出土,内蒙古博物馆藏。

13.霍去病墓石虎,霍去病墓在陕西兴平。

14、西汉虎形车把,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5、战国虎形银饰,陕西神木大宝当乡纳林高图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16、战国虎吞羊纹带扣,宁夏西吉新营乡出土,现藏固原博物馆。

17、战国虎咬驴纹带扣,宁夏固原杨郎墓地出土,现藏宁夏博物馆。

18、对比:虎纹木棺,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巴沙达尔石冢2号出土,年代为公元前六世纪,现藏于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19、对比:大英博物馆藏伊朗-阿富汗银嵌铜斧,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斧头上有浮雕:老虎扑向山羊,野猪扑向老虎,老虎回头看野猪。

20. 比较:萨珊时期虎纹椭圆形银碗,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种虎纹图案在帕提亚和萨珊时期的金银器皿上很常见。

上述虎纹又可分为三种,A型为叶尖扭曲的柳叶形,略呈S形;B型为由两片叶子组成,一片为C形,一片为S形,合在一起呈S形或F形,中间有尖;C型为飞鸟形或数字3形。

A类纹饰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较为流行,如春秋多神戟、春秋虎形饰、战国虎纹玉佩、虎食鹿器座、虎猪斗纹带扣等均采用此纹饰。此种虎纹在整个汉代都很流行,不胜枚举。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出土的鲜卑狩猎纹木棺上的老虎,也采用此纹饰。

战国虎纹玉佩(局部)

西周时期,流行B型纹饰,如西周的虎瓮、虎饰、春秋的虎形玉佩、战国的虎形金饰等。但秦汉时期,B型纹饰已不流行,只有A型纹饰继续流行。

战国时期虎形金饰(局部)

C型纹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十分流行,不一定是专门用于老虎,但这种虎纹在春秋时期确实存在,如宁县石家、余村出土的虎形饰物即为该纹。

宁县石家虎形饰物(局部)

过去认为B型纹早于A型纹,认为A型纹是B型纹的分裂,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未必正确。一是商代虎纹石磬上的虎纹可以看作是钩连式单叶纹。二是A型纹与B型纹并存。

有趣的是,容庚《金文纂要》(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1076-1077页:194页有六个图形虎字,均属西周青铜器。前四例为甲、乙两种纹饰共存于同一虎身上,后两例为丙型纹饰,正是这三种纹饰。

《金文辨》内页

北方青铜器虎纹种类繁多,既有上述甲类纹饰,如西吉新营乡出土的虎纹,也有平行角纹、平行波纹等,如纳林高图出土的虎形银饰,即为平行波纹。杨朗墓地出土的虎形银饰更为特殊,帕泽雷克木棺中也有此种虎纹,可供比较。

此外,有趣的是,上述A型虎纹也出现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伊朗文物——公元前2000年的伊朗-阿富汗银嵌铜斧中。这种虎纹在帕提亚和萨珊时期也曾出现过。

所有的内容和图片均来自网友上传,与无关;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管理员,审核后将会在24小时内作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