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考据向】世界观设定浅析·无名氏的战争

阅读: 2024-06-12 20:43:13

 

文丨AshuraSJ@bigfun社区

这期世界观浅析严格来说应该算人物解析,从本次活动的第一段剧情“无名氏的战争”入手,对剧情提及的一些内容进行补完。

·博卓卡斯替:被抛弃的爱国者

Мне кажется порою, что солдаты

有时候我总觉得那些军人

С кровавых не пришедшие полей

没有归来,从流血的战场

Не в землю нашу полегли когда-то

他们并不是埋在我们的大地

А превратились в белых журавлей

而是早已变成白鹤飞翔

“无名氏的战争”这段剧情,虽然是以罗德岛近卫干员的角度、以其听到的对话来进行故事构筑,但这段剧情的重点其实在于两位老兵——赫拉格和博卓卡斯替的交流。这两人一位是曾经的将军,一位是出身异乡的大尉,二者都怀抱着对于乌萨斯帝国的忠诚;而今,两人对话之时,一位挣脱了乌萨斯,成为“阿撒兹勒”管理者,另一位则成为整合运动高级干部,更名为“爱国者”——到了如今,两人的共通点,大概是都站在了乌萨斯的对立面。

在赫拉格和博卓卡斯替的对话中,提到后者种族为萨卡兹;而赫拉格对其的注解中,又多了“温迪戈”这一名称。这实际上就表明了博卓卡斯替的原型——一种名为“温迪戈”的幻想生物。

温迪戈(Wendigo),源自于美国和加拿大阿尔冈昆人(Algonquian,包括一切以阿尔冈昆语为原生语言的部落,奥吉布瓦人Ojibwa、索尔托人Saulteaux、克里人Cree、纳斯卡皮人Naskapi、因奴人Innu都属于这一范畴)传说中的一种怪物。在当地的印第安人族群中,食人是绝对不被允许的禁忌;而一旦人开始自相残杀、同类相食,他就会变为“温迪戈”。

在土著居民叙述中,温迪戈大多是一种骨骼与心脏由冰构成、通体透明的巨魔;也有些部落的说法是温迪戈身型瘦削,形如枯槁,巨大的骨架上包覆着死灰色的干燥皮肤,眼窝塌陷,嘴唇破烂,全身散发鲜血与腐败的气息,仿佛刚从墓穴爬出的活尸——不过在流行文化里,温迪戈大多以长着有巨大双角的鹿头人身怪物形象出现,也就是俗称的“鹿首精”;受阿尔杰农·布莱克伍德短篇小说《温迪戈》(The Wendigo, 1910 )、史蒂芬·金小说《禁入坟场》 (Pet Sematary,1983)影响,鹿首人身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甚至取代了温迪戈在其原典传说中的形象。

流行文化中“温迪戈”的艺术形象

作为因食人肉而受罚堕落的魔物,温迪戈的肚子永远无法被填饱,这使得它们必须不停杀害人类以获取食物;也正因如此,温迪戈被视为贪婪和欲求不满的象征,作为一种恶行的具象化载体而被人厌弃。

再来看看博卓卡斯替的名字。这个名字具体来源不详,但可以确定其词源来自борзая / Borzoi——即所谓“俄罗斯猎狼犬”(也称苏俄牧羊犬,中文根据其发音俗称为“波索尔”),一种短毛视觉型狩猎犬。

俄罗斯猎狼犬

在以前的俄罗斯,猎狼是王公贵族十分热衷的一项户外活动;而体格健壮的猎狼犬,是猎狼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正常状态下,一条健康的俄罗斯猎狼犬身高约69-79cm,体重大约为35-48kg,其速度和耐力都十分优秀;再配上流畅的身材曲线、优雅的姿态,俄罗斯猎狼犬一度成为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的昂贵宠物。在沙俄时期,俄罗斯猎狼犬只有贵族才能饲养,贵族之间也将这种犬作为礼物互相馈赠;用俄罗斯猎狼犬打猎是当时最能彰显身份的贵族运动,甚至连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十分喜爱这种猎犬。后来,由于皇室和人民都对其钟爱有加,俄罗斯猎狼犬也被定为俄罗斯国犬。

然而这正是最讽刺的地方:博卓卡斯替为乌萨斯献上了毕生的忠诚,却始终只被当做一条狗看待。在对外来族群秉持开放包容态度的先皇死后,现任乌萨斯皇帝如同大多数人一样,将萨卡兹视为怪物——对新皇来说,博卓卡斯替固然忠诚,但狗就是狗,该舍弃之时自然可以一脚踢开;尤其是其感染了矿石病,这就更是一个绝妙的借口了。

·诸将:被政治漩涡撕碎的兵器

Они до сей поры с времен тех дальних

他们从遥远战争年代飞来

Летят и подают нам голоса

把声声叫唤送来耳旁

Не потому ль так часто и печально

正因如此,我们才时常仰望

Мы замолкаем, глядя в небеса

默默思念,眺望远方

赫拉格和爱国者的对话,更像两名被抛弃的老人在面对面聊天:缅怀过去的同时,忧心残破的现在和未知的将来。在二人的对谈中,一个曾在风雪中出生入死、只为将荣耀献予帝国的军人群像逐渐清晰起来;而这些被轻描淡写、一语带过的名字,每一个都是现实中值得被万世铭记的存在。

赫拉格提到的“巴克莱”“谢苗”,都有其现实原型;“卡西米尔的银枪皮加索斯”虽无法确定其具体现实原型,但这个名字本身存在一些典故;

-巴克莱

巴克莱,一般指Barclays,是一个英国姓氏。现在提到“巴克莱”,人们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应该是英国著名的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

巴克莱银行logo

这家创建于1690年、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银行,是英国最古老的银行。这家银行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ATM机的银行,在1966和1987年分别发行了全英国第一张信用卡和借记卡。目前,巴克莱银行是全球第7大银行;2018年12月18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名单中,巴克莱银行排名306,是世界知名的老牌金融集团;

——当然,赫拉格提到的这位“巴克莱”,并不是维多利亚的某位银行家,而是一位实打实的军人;在随后对话中,赫拉格又补充了一点:这位名为巴克莱的军人,有个充满凶戾之气的外号——“秃头屠夫”;

之前赫拉格专栏中,我谈到赫拉格的军旅生涯极为漫长,对应现实中有着长达130多年的历史;而这130多年,还只是从赫拉格在军中声名鹊起开始计算。如果算上其入伍和在军中打拼的时间,赫拉格的对应现实服役时间应该至少再加上20年,也就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计算;

从他和巴克莱曾经并肩作战、同生共死、战友之情亲密到以绰号相称的情况看,巴克莱的现实原型活跃时间应该和赫拉格基本重合;二人应该在军衔尚低时就已结识,此后两人在军中晋升,最后成为了战场传说——就这几点来看,不难推测巴克莱原型为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Mikhail Bogdanovich Barclay de Tolly, 1761-1818),俄国元帅及亲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的杰出将领。

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元帅,的确是快全秃了;大概发量和战力强度的确是成反比关系

从这位元帅那一长串名字中的“巴克莱”就可以看出,他和英国有一些联系;事实上,他是苏格兰贵族的后裔,1761年出生于欧洲北部的利沃尼亚。当时,很多外国人都想着在俄国捞一笔就跑,内心深处仍然秉持着欧陆对俄国的歧视和轻蔑;而巴克莱不同,他将自己一生和最高的忠诚献给了这片名为俄罗斯的土地,直到去世。

1769年,10岁左右的巴克莱加入俄国军队。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巴克莱在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1788-1789,第六次俄土战争)、瑞典军队(1790,第六次俄土战争)、波兰军队(1792-1794,波俄战争)作战中屡立战功。这名行事严谨而又极具战略眼光的年轻军官逐渐声名远扬,得到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赏识。1807年,巴克莱晋升中将,并在1809年晋升陆军步兵上将,在与瑞典的战斗中展现了极高战争素养,占领乌默欧,迫使瑞典人求和并割让芬兰,巴克莱被委任为芬兰总督(在任时间1809-1810);1810年,巴克莱被提拔为陆军大臣,主持撰写了《大型作战军队的指挥要点》——这本册子成为后来俄军改革战术结构的重要依据。

此后法皇拿破仑发动的对俄远征(1812法俄战争)中,巴克莱·德·托利担任了俄方西线第1集团军统帅,统率中央军团约12.7万人。8月于斯摩棱斯克周边的交战中,拿破仑将军队调至第聂伯河左岸,俄军面临着被切断与首都莫斯科联系的危险,只能先行后撤。巴克莱·德·托利在撤退途中巧妙采取流动战术,不断将部队的某一部分调出来牵制法军,从而使得大部能够获得更多撤退时机,为与巴格拉季昂公爵可能的会军、以及海军上将契查哥夫进攻敌人后方争取了时间(虽然没什么用);当俄军撤退至斯摩棱斯克、不得不应战时,巴克莱当机立断,建立起坚固的阵地——正面击破该阵地基本不可能,想要包抄阵地必须绕行相当长的路程——以坚持到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元帅(Mikhail Illarionovich Kutuzov,1745-1813)率援军赶到。此后,由于俄军内部意见分歧、以及相当一部分将领对由外国人指挥卫国战争而感到不满(莫名其妙的民族自尊心总是在一些莫名其妙的时机彰显的异常莫名其妙),巴克莱·德·托利元帅被解除指挥权,并被降职处理;总指挥位子由库图佐夫元帅接替(库图佐夫指挥俄军赢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他本人因指挥有方而于当年12月12日双十二获封公爵,授最高一级乔治勋章)。

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元帅,被拿破仑称为“狡猾的北方狐狸”。1774年在阿卢什塔同土耳其军队作战时,库图佐夫头部重伤,失去右眼,因此也被称为“独目将军”

库图佐夫元帅于1813年4月28日去世后,巴克莱重新被起用,1813年春季战局中被任命为俄普联军的总司令。5月包岑战役失败后,巴克莱率部掩护俄普联军撤退,在8月库尔姆战役中取胜(此次战役中法军4元帅1将军率部追着俄普联军打,结果被反杀,旺达姆将军和数万法军被俘,真是丢死个人),并在此后莱比锡战役中立功;

反映莱比锡战役的油画作品

次年(1814)战事中,巴克莱逐渐退出作战一线,转而将工作重心放在政治外交上。1814年3月31日后,联军占领巴黎。巴克莱严格约束下属部队,这为他赢得不少法国人民的好感(和游戏中“秃头屠夫”称号形成鲜明反差)。战后,巴克莱·德·托利元帅因功而重新晋升为元帅,获陆军元帅权杖;1815年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卷土重来后,巴克莱·德·托利再次担任俄军总司令,并在战后获得亲王称号。

晚年的巴克莱亲王被人诽谤,长期郁郁不乐。1818年5月26日,巴克莱亲王死于普鲁士的因斯特堡(Insterburg,二战后成为苏联领土,为纪念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而改名切尔尼亚霍夫斯克),终年58岁。

在当时的欧陆战场,巴克莱是无可置疑的将星,是能够与拿破仑·波拿巴(法国皇帝,矮子,不解释)、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奥地利皇子&元帅,通称卡尔大公,资产阶级军事科学早期代表人物。矮子第一次翻车就是栽在了他手上;大公的雕像至今还坐落于维也纳英雄广场——和欧根亲王比肩)、阿瑟·韦尔斯利(英国陆军元帅,第一代惠灵顿公爵。终结矮子传说的神人,后来成为大嘤帝国第21位首相,也是嘤国首位成功军政转型的首相)、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俄国元帅,“独目将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坑了巴克莱一把;被拿破仑评价为“一只狡猾的北方狐狸”)、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普鲁士元帅,著名的“前进元帅”。不过这位脑子一向不正常,疯疯癫癫,当初攻进巴黎后主张枪毙拿破仑并火烧巴黎,差点没把惠灵顿气死;晚年受重度忧郁症和精神分裂困扰,甚至产生一名法国士兵让他怀孕生了一头大象的幻觉)等军事天才并驾齐驱的存在;不过,这样一名战功显赫、忠心不二的军人,晚年却抑郁而终,实在令人无语凝噎。

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也即卡尔大公,被惠灵顿和拿破仑公认为当时的T0统帅,没有之一

阿瑟·韦尔斯利,也即第一代惠灵顿公爵,绰号“铁公爵”

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普鲁士王国元帅。当初因疯疯癫癫加举止粗俗而被腓特烈二世一句话炒了鱿鱼

-谢苗

第二个名字“谢苗”,是个很常见的俄国男子名。考虑到赫拉格主要经历来源于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因此将“谢苗”这一名字的检索范围缩小,在与布柳赫尔同时代的人物中进行查找。这个范围内能得到的最优有效项是同属苏联首批元帅的布琼尼——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Семён Миха́йлович Будённый,1883-1973)。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留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胡子

1883年出生于贫农家庭的布琼尼是沙场老兵,早在1903年就应征入伍,作为骑兵部队一员参与1905年的日俄战争。一战中,布琼尼先后在波兰、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等地作战;1917年二月革命后,布琼尼被其所在的骑兵连全连一致推选为连士兵委员会主席,之后又被选为团士兵委员会主席、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布琼尼:我是谁我在哪发生了什么?);

十月革命后,高加索骑兵师原地复员解散。布琼尼回到老家罗斯托夫州,在当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骑兵游击队。之后的作战中,这只骑兵队的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一支骑兵旅,于察里津战役中取得出色的战绩。作为指挥者的布琼尼也因此受到了联共派驻察里津地区最高 领导 人斯大林的赏识,荣膺红旗勋章。此后,骑兵旅扩编为第1骑兵军。这只骑兵军来头不小:时任军长布琼尼,军政委伏罗希洛夫,炮兵主任库利克,师长铁木辛哥、罗科索夫斯基,团长朱可夫——这6位后来清一色全是元帅。

在1919-1920年的国内战争中,布琼尼指挥部队,在与邓尼金率领的白卫军作战中立下大功,被授予红旗勋章和革命荣誉武器,并在不久后出任苏军第1骑兵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被称为赢得国内战争的“拳头”部队)。国内战争结束后,布琼尼专心于红军建设,历任北高加索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副司令员、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职务;1935年,布琼尼获得元帅军衔——这是苏联的首批元帅,只有5人,分别是布琼尼、布柳赫尔、伏罗希洛夫、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

苏联首批的五位元帅。后排左起:布琼尼、布柳赫尔;前排左起:图哈切夫斯基、伏罗希洛夫、叶戈罗夫

1941年希特勒入侵苏联后,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成员之一的布琼尼参与了作战计划的制定,并亲自指挥多个方面军。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期间,布琼尼部的奋战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以至于当时的德军口号是“要想进攻莫斯科,必须击败布琼尼”;但在同年的基辅战役中,布琼尼经过对敌我实力的分析,决定为保留苏军实力而撤退,为此违反了斯大林“不许撤退一步”的命令,被撤销西南方向总司令职务——结果证明,布琼尼的预判是正确的。最后,德军中央集团军包围了基辅,整整66万苏联军队被围困。在那之后,心灰意冷的布琼尼淡出军界,后来仅出任过几个无足轻重的过渡职位。

站在自己等身画像前的布琼尼

战后,布琼尼出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一职。出身骑兵的布琼尼,对马有着与生俱来的好感,在其担任农业部副部长后,主管的就是养马业(以耐力著称的布琼尼马就是在布琼尼领导下杂交培育而来);1954年起,布琼尼出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最后以90岁高龄在莫斯科逝世。

布琼尼马

有着整整70年军旅生涯的布琼尼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位杰出的骑兵将领,是见证苏维埃政权每个变化的重要人物。他的军事才能无可置疑——在现代军事武器装备得以大规模使用的20世纪,布琼尼仍能以传统骑兵将领的身份写就自己的传说,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同期被授予元帅军衔的5人中,布琼尼是活得最久的(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和叶戈罗夫分别于1937、1938和1939年被清洗;伏罗希洛夫于1969年去世);只是,自己擅长的军事最终被政治所玩弄,长寿的布琼尼在此后的岁月里大概也意难平——这可能也是他晚年热心于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原因:看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青少年,垂垂老矣的自己大概也会回想起当初纵横沙场的如烟岁月。

-卡西米尔的银枪皮加索斯

这个“银枪皮加索斯”到底是谁,并没有确切可循的有效线索。单就卡西米尔这个出身限定来看,所谓的“银枪”可能是某位骑士的封号,也有可能是卡西米尔某部队的称呼——卡西米尔的现实原型波兰,在历史上盛产强力骑兵,翼骑兵威名一度席卷中欧各地;“银枪”可能就和“翼”类似,是部队的某种标志;

翼骑兵所穿着的盔甲,背后那夸张的羽饰就是翼骑兵名称中“翼”的由来

而这个所谓的“皮加索斯”,实际上是Pegasus的一种翻译。这个词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翻译是“珀伽索斯”。珀伽索斯( Πήγασος)大概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幻想生物之一,其形象为生有洁白双翼的白马。珀伽索斯的母亲是蛇发女妖美杜莎(Μέδουσα),父亲是海神波塞冬(也有说法认为珀伽索斯及其兄弟没有父亲,是由女妖的血自行变化而来)。当英雄珀尔修斯斩下美杜莎的头颅之后,其脖颈中喷出的血化为了天马珀伽索斯和巨人克律萨俄耳;

珀伽索斯及其兄弟克律萨俄耳

据说珀伽索斯在踏过赫利孔山时踩出了希波克里尼灵感泉,饮用这股泉水的人才思将如泉涌(我也想来一杯);而每当珀伽索斯用马蹄踏击地面时,就会涌出清澈的泉水,这些泉水能解除饮用者的负面情绪,让肌肤容颜变得美丽动人。据说文艺与科学女神缪斯(Μουσαι)就常用此泉清洁沐浴,从而始终能够保持身心平和、容姿优雅端丽、盛美不衰。因此,珀伽索斯也被视为缪斯的标志;

缪斯女神雕像

而在其他相关神话中,珀伽索斯被有神祇相助的柏勒洛丰(βελλεροφῶν / Bellerophon,FATE系列中Rider美杜莎宝具名称就是这个)所降伏,柏勒洛丰骑着它射杀怪物奇美拉(Chimera,都懂),又征服了科林斯周边众多部落。得到天马的柏勒洛丰日渐骄傲,甚至想骑着珀伽索斯去奥林匹亚参与诸神的宴会;宙斯得知这件事,决定惩罚一下柏勒洛丰,就派遣一只牛虻去叮咬珀伽索斯,让柏勒洛丰从马上摔落坠地。老脸丢尽的柏勒洛丰在躲躲藏藏中度过了余生,而珀伽索斯则被宙斯升上天空,成为天马座。

对,就是这个

方舟中卡西米尔这个地方的种族比较单一,除了作为奴隶被贩卖到这里的砾属于札拉克族(原型为鼠类)以外,其他卡西米尔出身的干员全部都是库兰塔族(该名称可能来自中亚阿泰尔语系中的Kuran,意思是“野马”),芬、空爆、临光、白金、流星、格拉尼全是一水的马。从这个角度来看,“皮加索斯”很有可能是某个卡西米尔出身的、原型为珀伽索斯的库兰塔角色的名称;但问题来了,临光精二立绘中的动物就是有翼天马……

临光精二立绘,图片来源于明日方舟WIKI

-蓝胡子阿廖沙

赫拉格的对话中提到了一位出身骑兵部队的军人,称其为“蓝胡子阿廖沙”。这个“蓝胡子”自然不会是吉尔·德·雷,就是个军队同僚互损的绰号而已;“阿廖沙”(Алёша)是阿列克谢(Алексей)的缩略(或理解为乳名),同“谢苗”一样,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俄语男性名字。

“胡子”+“骑兵师”……等下,这不就是布琼尼?

1991年10月13号发行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就是留着一口大胡子的布琼尼

不过,结合“阿廖沙”或者其全称“阿列克谢”,再和“骑兵师”进行组合,能够得出的切近结果是另一位俄国将领: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Brusilov Aleksei Alekseevich,1853-1926),一战中俄国唯一的代表人物。

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

这位留着诙谐的上翘形胡子、眼中流露出狡黠光芒的小老头是个狠人,最狠之处在于他一个人拖垮了三个帝国、耗死了三位皇帝(虽然听起来有点别扭,但事实差不多就是这样)。这位1853年生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的狠人毕业于贵胄军官学校和骑兵军官学校,是个血统纯正的骑兵,参与过1877-1878年第十次俄土战争(这一点和赫拉格的现实经历一样),历任骑兵军官学校校长(1902-1906)、禁卫骑兵师师长(1906-1909)、步兵军军长(1909)、华沙军区司令助理(1912)等职务。

在一战初期,布鲁西洛夫被任命为第8集团军司令;1916年任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后来苏俄国内战争中的众多白军将领,如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就是上文提到和布琼尼硬碰硬那个)等人均是由布鲁西洛夫提拔的。同年夏,布鲁西洛夫指挥部队,在波兰边界普里佩特沼泽地、向南延伸至奥地利阵地末端长达300多英里的战线上实施大规模进攻战术,突破德奥军阵地,创造了以一点为主、多点同时突破,使敌军预备队难以向主要方向机动的全新骑兵战法——这一战事后来被命名为“布鲁西洛夫突破”,被视为是一战以来奥匈帝国最大的危机,以及协约国阵营最大的胜仗。

布鲁西洛夫突破示意图

在此次战役中,俄军伤亡约50万,奥匈帝国110万,德国损失35万;德意志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也因其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彻底崩溃,德皇威廉二世流亡异国,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弗兰茨一世抑郁而死。而沙俄也好不到哪去,500万有生力量如割草般死在了一战战壕中,千疮百孔的罗曼诺夫王朝也已无力支撑下去。1917年,国内爆发二月革命,布鲁西洛夫向沙皇致电,劝说尼古拉二世辞职,积极支持临时政府继续参战的政策;同年5月4日任俄军最高统帅,却在克伦斯基攻势中惨败,8月1日被科尔尼洛夫将军接替职务;

布鲁西洛夫

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布鲁西洛夫在私宅被赤卫队打伤。按理说,白军数位大佬级人物都受过布鲁西洛夫的知遇之恩,如果后者想要活命,完全可以投靠白军;但他不赞成内战,拒绝了白卫军要他逃往顿河领导反革命军队的建议——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布鲁西洛夫的独子加入了红军。当他的儿子被白军俘获并枪决后,原本不忍对昔日门生开战的布鲁西洛夫毅然加入了苏军,协助托洛茨基进行军队整编和训练,1920年5月任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下属特别会议主席;1923-1924年任种马和养马业总军事监察长、工农红军骑兵监、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特别事务协理军官。同年(1924),布鲁西洛夫退休,后著有回忆录《我的回忆》。两年后逝于莫斯科,享年74岁。

布鲁西洛夫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思维敏捷,很有战略眼光,敢于去打奇仗,与一众头脑生锈、只会用人海战术填战壕的将领形成了鲜明对比。硬要说的话,他这一生就打了一次知名战役,结果这一战不仅使得他青史留名,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未来数十年的战略战术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头脑灵活还体现在其几乎从未站错过队,从沙俄到临时政府、再到苏维埃,俄罗斯在20世纪前30年所有的抉择点,他都没有选错——大概和农村取名反着来一样,被称为“阿廖沙”的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完全不是个蠢货,而是一个狡黠睿智的职业军人。

·帝国:虚胖的巨人观和自焚的首脑

从赫拉格和博卓卡斯替的对话中可以得知,前代乌萨斯皇帝是一个并不在意下属出身的人,无论是萨卡兹还是黎博利,都能在其麾下建立功勋、一展抱负;正是在这位皇帝统治期间,博卓卡斯替能够一展才华,成为当时最优秀的战地指挥官之一。从这个描述中推测,这位在赫拉格和博卓卡斯替口中被尊为“陛下”的皇帝,其原型塑造中包含了俄罗斯帝国首位统治者、沙皇彼得一世的要素( Пётр I Алексеевич,1672-1725)

历史上,俄罗斯开局时可谓一手烂牌。最初的莫斯科公国被基辅公国、斯摩棱斯克公国等罗斯诸邦团团围住,无论哪个方向上扩张都受到阻碍;当莫斯科公国在伊凡三世的带领下于1503年挣脱金帐汗国桎梏、走向扩张之时,其内陆国的本质仍未改变。

1349年局部地图。莫斯科公国位于金帐汗国西北部那一大块密密麻麻的公国里,本质上是金帐汗国的附庸

过了一个世纪以后,伴随着沙皇伊凡四世(“恐怖的伊凡”,即伊凡雷帝)去世,处于留里克王朝统治下的俄罗斯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之中,甚至因为王位空虚还被波兰人撩了刀子(首都莫斯科被占领)。1613年,贵族们推选伊凡四世的亲戚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继承大统,建立罗曼诺夫王朝。

此后数十年里,罗曼诺夫王朝奉行自伊凡四世时树立的对外扩张政策,向西越过乌拉尔山脉侵入亚洲,向东开始缓慢与欧洲接轨。待到彼得一世于1689年掌握实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3万人远征土耳其的亚速,结果因为没有舰队接应大败而归——此前的俄罗斯一直是走内陆国发展的路子,海军?内陆国要个P的海军?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多练点陆军——此前历代沙皇基本都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但到了彼得一世统治时期,这种老旧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了。感到时代变了的彼得一世深知没有海军的压力:如果不组建一支强大海军,俄罗斯就只能在陆地上玩泥巴,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帝国;率领小型舰队攻占亚速还远远不够,想要让俄罗斯蜕变为帝国,就必须掌握强大的制海权——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思想无疑阻碍了皇帝一展拳脚。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从沙皇的脑海中开始萌芽。

彼得一世,俄罗斯唯二被尊为“大帝”称号的沙皇,著名诗人普希金将彼得一世称颂为“伟大的青铜骑士”

1697年,彼得一世派使团出访西欧,在组建反土联盟的同时力求学习西欧科学技术;沙皇本人也改名换姓,以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的假身份亲自学习造船航海技术。1698年回国后,彼得一世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欧化改革:著名的剪须易服自不用提;发展手工业、设立枢密院、实行征兵制等——其中,对后来的帝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就在于对于人才的任用。

反映彼得一世改革的插画。右边穿西式服装的是彼得一世,他拿着剪刀,正准备剪掉左侧穿长服的俄国贵族所蓄的大胡子

在彼得一世之前,俄国的政治权力集中在世袭贵族手中。贵族领主组成的杜马会议掌握了政治话语权,却并未发挥其应发挥的职能,只知以权谋私,行政效率奇低无比;无能的贵族子弟凭借门第优势,轻松获得高官厚禄,尸位素餐,毫无用处。为彻底斩断保守派的势力网,彼得一世废除杜马会议,转而以参政院代之;同时颁布“职级表”,将文武官员划分为14级,所有人不论门第出身必须从底层做起,从而为更多人参政创造了条件。

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极度西化的开放政策。皇帝引进西方军事制度和先进武器装备,仿照欧洲建立起较完善教育制度,引进欧洲历法,允许外国人在俄国境内投资开厂。对这位沙皇来说,信仰远比所谓的种族、血统更重要——无论是犹太人、茨冈人、斯拉夫人还是其他,只要怀有对俄罗斯和沙皇的忠诚,都有机会得到重用。

在彼得一世时代,地位低微者和外国人获得重用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后来在叶卡捷琳娜一世时代成为俄国实权者的亚历山大·丹尼洛维奇·缅希科夫元帅,曾经是莫斯科街头一卖饼少年;彼得一世统治时期第一位总检察长雅古任斯基,童年时是个放猪的穷小子;阿尔汉格尔斯省副总督库尔巴托夫和莫斯科省副总督叶尔绍夫都是农奴出身;后来官至副外交总理大臣、精通6国语言的沙菲洛夫,是一位曾经当过布匹店雇员的犹太人——当然,还有军事工程师和上将、著名的“彼得大帝的黑人”,阿布拉姆·彼得罗维奇·甘尼巴尔(Абра́м Петро́вич Ганниба́л,1697-1871)。

阿布拉姆·彼得罗维奇·甘尼巴尔

这名被作为人质送往伊斯坦布尔的埃塞俄比亚王子,于1705年受洗为东正教徒,被彼得一世收养,成为“彼得帮”成员,深受养父彼得一世喜爱;当然,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应该是“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曾外祖父”——所以普希金实际上是具有黑人血统的。

此外,游戏里博卓卡斯替的军衔——“大尉”,最初也是外来人口的专有身份符号。

在俄国,“大尉”这个称呼出现于16世纪,当时专指外国雇佣军的队长。从这个角度而言,博卓卡斯替带着一队十几人的温迪戈,作为外来者能够得到先皇的信任,某种意义上实为一种幸运;

对话中赫拉格说道,“帝国在风雨飘摇和重塑荣光间摇摆不定”,这恰好就是俄罗斯的真实写照:最早建立于882年的基辅罗斯,是现在俄罗斯领土上第一个国家,1240年被金帐汗国攻灭;莫斯科公国建立后,季米特里·顿斯科伊大公率俄罗斯诸公国击退金帐汗国,获得独立,但不久又重被占领;此后莫斯科公国与金帐汗国关系时好时坏。1480年伊凡三世结束金帐汗国统治,莫斯科大公国独立;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统一,随后开始对外扩张;但伊凡四世死后不久,留里克家族绝嗣,留里克王朝灭亡,大权旁落至戈东诺夫手中;1605年戈东诺夫死后,俄罗斯陷入长达8年的空档期,帝位被各种势力染指,但没一个长久。直到1613年,全俄缙绅会议立17岁的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建立,才标志乱局告一段落。

但罗曼诺夫王朝本身也极不稳定。从第一到第三位沙皇统治时期,罗曼诺夫王朝治下的俄罗斯属于稳步上升期;第四位沙皇伊凡五世时,政治斗争闹得统治阶级鸡犬不宁,这名沙皇被迫与彼得一世共治,实权掌握在其姐姐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手中。

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沙俄与清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就是在她掌权时的事

彼得一世镇压支持索菲娅的射击军后,开始亲政。这一时期是俄罗斯帝国第一个巅峰期,俄罗斯跻身欧洲大国行列;彼得一世死后,其遗孀叶卡特琳娜一世即位,实权被缅希科夫所掌握;继位的彼得二世、安娜·伊万诺夫娜、伊凡六世、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都没什么大作为;之后的彼得三世甚至被自己妻子赶下台,丢了沙皇宝座——他的妻子自己坐上了沙皇之位,也就是著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是俄罗斯第二个巅峰,她本人也因其功绩而成为第二个被尊以“大帝”称号的沙皇(唯一拥有此称号的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二死后,继任的保罗一世·彼得罗维奇于1801年遇刺身亡,继任的就是和矮子死磕的“神圣王”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倒没出什么岔子,俄罗斯在欧陆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被视为“欧洲宪兵”;后来的尼古拉一世发动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俄军兵败,不堪其辱的尼古拉一世自杀身亡(普希金的死和他有点关系,两人相爱相杀了一辈子。据说普希金死于决斗就是沙皇的阴谋;诗人死后,尼古拉一世帮他还清了其生前所有债务,却又限制其作品出版,力求将其影响力最小化)——也就是从尼一开始,俄国的势力逐渐走向衰落;继任的“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是教科书常客,不过他的改革并没什么用,没能解决根本问题;后来的亚历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撑不起偌大一帝国。

尼古拉二世,颜值和治国能力大概是成反比

从以上简述中,基本可以看出封建帝政时期的俄罗斯是怎样的发展态势。造成这种极不稳定发展状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俄罗斯那半死不活的制度有关。

首先,扩张型的对外政策必须建立在物资的大规模生产供应之上,而将劳动力钉死在土地上的农奴制生产效率低到令人发指,指望单位产量提升基本不可能;可需求量指标又摆在那里,必须达到指定生产量。怎么办?——当然是征服更多土地、奴役更多农奴,依靠多出来的农奴来增加总产值;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力和土地,又不得不发动对外战争。这就陷入一个死局:为了获取物资而扩张,而扩张获得的物资没有任何盈余,全部投入接下来的扩张,以此循环。

——结果就是,俄国完全变成一个内循环永动机式的战争机器;而稍微有点常识就知道,机械运作是存在损耗和维护成本的。永动机这种形式可能短时间看上去没毛病,但时间一长就开始崩盘。这种以战养战、为了战争而去发动战争的行为,本身就和放血疗法差不多;这也是为什么在近代列强里,沙俄是最格格不入的一个:纵览我国近代史上各项不平等条约,别的国家大多都是赔款、割让港口城市、获取最惠国待遇等,只有沙俄是各种赔款+割地——它本身的资本主义发展形势就不正常,因此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显得十分突兀。

其次,俄罗斯的统治阶级存在很大的问题。从赫拉格话中可以得知,巫师、弄臣、说客,谁都能在政局中插一脚,搅起一片波澜——这就是历史上的真实状况。

从伊凡三世开始,东正教被传入俄罗斯,从此成为国教。各牧区大牧首(相当于主教)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僧侣为统治者摇唇鼓舌,成为特权阶级,后期甚至可以左右政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罗曼诺夫王朝末期的妖僧格里高利·叶菲莫维奇·拉斯普京);宫廷之中,伶人、弄臣比比皆是,各种大权旁落现象屡见不鲜,就没几个沙皇真正由始至终始终牢牢握住权柄的(伊凡四世死后,国家大权被戈东诺夫实际掌握;伊凡五世时期是索菲娅,叶卡捷琳娜一世时期则是缅希科夫;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众多情夫对其中后期的政令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

拉斯普京

严格来说,沙俄是一个极度外强中干的帝国,犹如“巨人观”,看着庞大无比,内部却早已腐败不堪;而坐在沙皇位置上的人,就没几个真正一生顺遂,最后更是玩火自焚,自己宣判了自己的死刑。

·战争:无仁义无对错的赌局

Летит, летит по небу клин усталый

疲倦的鹤群飞于天际

Летит в тумане на исходе дня

飞翔于黄昏,暮霭苍茫

И в том строю есть промежуток малый

队列中有个小小空档

Быть может, это место для меня

也许那正是为我留的地方

两位老兵对话的核心,在于二人对于整合运动的不同看法。博卓卡斯替认为,为了感染者的权力而去斗争,是正义的行径;赫拉格则认为,整合运动为了“诉求”,牵连到无辜者,本身就已和乌萨斯的行径别无二致——但不论怎么说,博卓卡斯替有一句话是对的:在成为感染者这件事上,赫拉格和博卓卡斯替本身并无过错;错误的根本在于极度排斥感染者的乌萨斯帝国本身。

对于军人来说,服从命令是与生俱来的天职——换句话说,也就是忠诚。不论战争对错、不论战争成败,只有绝对服从命令的军人才是完美的军人,这是作为“军人”这一身份的基本原则;而一旦“军人”这一身份产生动摇,对盲目服从的怀疑和自我拷问就会产生无可避免的迷茫——决心彻底挣脱镣铐的赫拉格,深知这份自我质疑的苦涩;而同时具备感染者和军事指挥者双重身份的博卓卡斯替,又何尝不是在自我认知的撕扯中挣扎?

战争,从其诞生的刹那,就注定了是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事。不同个体站在不同立场,出于不同目的,自然也有着不同评价;但倘若站在人类社会的道德层次,通过杀伤来实现目的的战争,从诞生开始就是个错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于同时兼具复杂身份的个体而言,对这个道理的体会更是深刻;

问题来了:一种是放弃斗争,尽自己最大努力庇护更多的弱者;一种是纠集弱者,以暴力手段扳倒强权。前者的确和平,却过于短视;后者偏激冒进,长远上却有利于将来。这两种做法,孰优孰劣?——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赫拉格的行为,或许是在为曾经的战争赎罪;而爱国者选择的,是一条反英雄的道路,以暴制暴,以更强的铁腕去砸碎铁幕。但是,在这个极度混乱的世纪末,真的会有所谓的救赎和两全其美吗?

“ 悲剧之所以强烈地吸引我们,就是因为在表现各方面都比我们强的人所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时,它大大突出了我们比他们好的命运”

这就是现实。

Настанет день, и с журавлиной стаей

总会有一天我将随着鹤群

Я поплыву в такой же сизой мгле

也飞翔在这黄昏时光

Из-под небес по-птичьи окликая

我在云端像鹤群一样长鸣

Всех вас, кого оставил на земле

呼唤你们,那往事不能忘

所有的内容和图片均来自网友上传,与无关;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管理员,审核后将会在24小时内作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