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全白细胞减少症 1

阅读: 2024-06-05 17:03:06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传染性肠炎或猫瘟热,是由猫细小病毒引起的猫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双向高热、呕吐、腹泻、脱水、白细胞显著减少,并有出血性肠炎病变,是猫最严重的传染病。此病在世界各地猫中普遍存在,尤以德、匈牙利、英、法、美、日本等国家为多。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即有临床病例报道,至今已蔓延至许多地区。张振兴等(1984)利用​​猫肾细胞培养,分离出FNF8病毒株。1.病原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其大小为24~28nm,无包膜,有32个直径为3~4nm的壳粒,核酸类型为ssDNA,漂浮密度为1.32~1.35g/cm³。在感染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该病毒仅对猪和猴红细胞有凝集性,pH为6.4,猪红细胞浓度为0.7%~0.8%,敏感温度为4℃。该病毒能在猫肾、肺、睾丸、水貂肾原代细胞上增殖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也能在F81、FK、CRFK、NLFK、FLF-3等细胞系上生长。在原代细胞培养中,在细胞培养开始时同步接种或在培养2~3天后形成单层时接种,均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和大量的包涵体。 但在传代细胞培养时需同步接种,或在细胞培养18~20小时时接种,此时细胞分裂旺盛,病毒增殖能力强,可能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及包涵体。

但病毒仅以高稀释度接种时才可在FLF-3细胞上产生包涵体,全球仅分离出一种血清型。此病毒在4℃和37℃(pH6.0~6.4)下对猪红细胞有凝集性。此病毒抵抗力极强,需80℃加热2小时才能灭活,耐乙醚、氯仿、酸(pH3.0)、苯酚(0.5%)、0.5%石炭酸和胃蛋白酶,需用0.2%甲醛溶液处理24小时才能杀死。二、流行病学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带毒猫和康复猫,它们可经粪便、尿液、唾液、呕吐物及眼、鼻分泌物等排出病毒。 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43小时,感染小猫的肾脏可带病毒一年以上。排出的病毒广泛污染周围环境,扩散蔓延,引起流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的饲料等间接途径经消化道传播猫全白细胞减少症 1,因此也可能通过虱、蚤、蜱等吸血昆虫传播。怀孕母猫感染后,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染给胎儿。除家猫外,豹、虎、狮、果子狸、山猫等猫科动物易感,貂、貉、黄鼠狼、浣熊等也有感染。多见于冬末至春季,3月份发病率最高,占全年的19.5%,12月至次年3月发病率达55.8%以上; 一岁以下小猫发病率为83.5%,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降低,三岁以上成年猫发病率仅为2%,断奶前后全窝发病现象常见;猫群一旦受到污染,疫情迅速,大多为急性,死亡率极高,形成地方性流行病;若猫群长途运输,饲养条件突然改变,不同或来源不明的猫混入,常引起急性暴发,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3.症状潜伏期2~6天(最长可达9天)。1.主要症状为抑郁、食欲不振、呕吐(胆汁呕吐物)、腹泻(粘液软便、泥便、水样便或血便)、脱水等。体温最初升至40℃以上,约24小时后继续下降,部分病例入院时体温不高(36.5℃以下),肠内容物仅为气体和液体,多数触痛。由于该病起病急,初诊时应考虑病猫是否已进入重症期。预后不良的猫在入院后1~2天内会出现体温下降、血性腹泻、呕吐等症状,最终陷入虚脱而死亡。 能治愈的病例体温在1~2天内降至正常,4~7天开始出现食欲,两周内痊愈。部分病例腹泻症状仍持续一段时间。 2.次要症状或并发症 不同病例在患病期间可出现口腔炎、坏死性牙龈炎、溃疡性舌炎,或可见黏膜苍白、流涕等。部分病例还感染了猫病毒性鼻气管炎。 3.小猫小脑共济失调 孕猫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而造成流产、死产或畸形。幸存者因小脑发育不全,会在2~5周龄时出现共济失调。 4.临床病理 1.血液检查 感染后3~7天可见到本病特有的血液学改变。 (1)多数病例无红细胞计数改变,但部分病例因脱水引起红细胞计数少量增高。病程较长的病例红细胞计数有降低的趋势。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_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简称_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症状

(2)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比例 其特点是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通常在4×10的9次方/升(4000个/立方毫米)以下,有时甚至低至0.05×10的9次方/升(50个/立方毫米)。白细胞计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减少,亦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减少。由于中性粒细胞急剧减少或消失,故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3)血小板计数 多数情况下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 2.骨髓穿刺 (1)有核细胞明显减少,至5×10的9次方/升以下。 (2)骨髓见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减少。 从时间顺序上看,粒细胞先减少,其次是早幼粒细胞。3.血液中的抗体:入院时,一般病例中和抗体、HI抗体均为阴性,但部分病例升高。感染后第3~5天抗体滴度升高,第7天达高峰。尸检可见脱水、体重下降,小肠黏膜充血、水肿,有时有出血、坏死灶,胸腺萎缩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全白细胞减少症 1,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水肿,脾脏肿大,骨髓脂肪样液化。 显微镜检查可发现肠黏膜隐窝上皮细胞(空肠>回肠>十二指肠)、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等处的网状内皮细胞内有包涵体。五、诊断1.临床表现:小猫出现急性呕吐、腹泻、食欲不振、抑郁、发热等症状应首先怀疑。

需与急性脓毒症、肠梗阻、腹膜炎、中毒等疾病相鉴别。 2.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降低 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4×10的9次方/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亦降低,血小板计数降至1.5×10的13次方/升以下。 3.骨髓穿刺有核细胞急剧减少,早幼粒细胞、幼红细胞消失或急剧减少。 4.核内包涵体或病毒检测 取喉组织、直肠粘膜作组织培养(猫肾细胞),经染色可发现核内包涵体,或用荧光抗体法分离病毒。 六、治疗 1.免疫血清的应用 发病早期,对血液中抗体阴性的病例,可使用高免血清(4~8ml/kg)。 2、输血的目的是转移抗体、补充白细胞和血小板,促进造血。最好选择经额外病毒疫苗接种后,具有高滴度抗体的猫作为供血者。输血量为5~10ml/kg。3、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目的是抑制继发感染。主要使用广谱抗生素和长效磺胺类制剂;每12小时肌注庆大霉素(5~10mg/kg)、肌注卡那霉素(5~10mg/kg)、肌注或静注土霉素(5~10mg/kg)、肌注氨苄西林(20mg/kg)各1次。磺胺类药物可用磺胺甲恶唑(每日150~200mg/kg)肌注或静注。 4.输液 为改善脱水症状,应使用水(5%葡萄糖)和电解质(乳酸林格氏液)按2:1的比例混合注射液。

对休克症状严重的病猫,也可混合给予强心、升压制剂,如异丙肾上腺素。5、其他对呕吐频繁的病猫,可给予止吐药物(甲氧氯普胺、盐酸氯丙嗪)及其他抗胆碱药物(口服溴丙胺太林5~10mg)。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恢复期有效,发病早期应限制使用。另外考虑到本病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有报道建议使用肝素(每日每kg 100IU,静脉注射2~3次)。七、预防由于本病死亡率很高,往往很难通过治疗治愈,因此,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是重要措施。 1、目前疫苗有三种:组织来源的病毒甲醛灭活疫苗、猫组织来源的病毒灭活疫苗、组织培养来源的病毒减毒疫苗。后两种效果较好。但由于活病毒疫苗(组织培养来源的减毒病毒疫苗)存在几个问题(接种后病毒排泄、被其他病毒污染、可能对妊娠胎儿产生易感性),所以一般采用猫组织来源的病毒灭活疫苗。 2、接种方法 (1)一次注射法,在12周龄时接种。 (2)两次注射法,在10周龄、12~14周龄时接种。 (3)三次注射法,在8周龄、10~12周龄、16周龄时接种。 预防接种一般采用两次注射的方法,但当抗体滴度较低或周围地区易发病时,也可采用三次注射的方法。

每年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会比较安全。3、获得抗体在选择最佳免疫时期时,应考虑抗体的滞留情况。由于小猫通过胎盘只能获得微量的过渡性抗体(约为母猫抗体量的1%),因此主要通过母乳获得。母猫滞留抗体时,如果小猫能获得足够的母乳,其体内抗体在24小时内即可达到母猫水平。获得性抗体在出生24小时后达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其半衰期为95天,12周龄时几乎完全消失。但4~8周龄时抗体滴度低的小猫,过渡性抗体的消失情况有差异,而抗体滴度高的小猫在12~16周龄时就消失了。有报道指出,预防感染所需的最低抗体滴度为32倍以上。

所有的内容和图片均来自网友上传,与无关;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管理员,审核后将会在24小时内作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