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江西新发现纯种大鲵野生种群。 有什么研究价值? 阅读: 2024-04-30 14:01:10 娃娃鱼 这两天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描述了一个新物种——江西大鲵。 本次认定新物种:江西大鲵 几年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大鲵属只有两种: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和日本大鲵(Andrias japonicus)。 但我国早在2000年左右就突破了大鲵人工养殖技术,并一直沿用至今。 养殖场放生这些动物是为了补充野生大鲵的数量。 2002年以来,我国已在东南各省市放流大鲵28万多只。 后来,人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高度依赖水源,而大鲵的活动能力不强。 他们不可能与家人一起翻山越岭。 那么有没有可能我国不同地区的大鲵实际上是不同的呢? 呢绒? 2018年左右基因和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结果出炉,显示我国的“中华大鲵”目前至少包括5-7个独立物种。 而且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这些大鲵物种看起来很相似,而且它们可以正常相互作用并产卵。 研究人员立刻傻眼了,因为我国近二十年来对大鲵的保护政策并没有考虑到这群大鲵可能是不同的物种。 太晚了兄弟,太晚了……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基因污染确实发生了。 遗传学研究表明“中华大鲵”有7个独立的进化分支 现在大鲵的保护突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基因污染发生了,然后之前通过人工放流为野生大鲵恢复血液的策略不得不暂停。 人工的都是杂交品种,已经不适合放归野外了。 动物。 江西大鲵的栖息地。 大鲵一般对环境要求比较高。 另一方面,它们的栖息地正在被破坏,数量正在减少。 它们的繁殖能力不强,对生长环境要求挑剔。 指望他们自己恢复人口还太慢。 这就是大鲵保护工作面临的现状。 然而,我国对大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我们认识到“中国大鲵”可能有多个物种,这才几年的时间。 找到未被杂交污染的大鲵原始种群,进而确定各个物种的分布和濒危状况,以及今后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大鲵”,还是很有意义的。 为了保护它,你至少必须先研究它、了解它。 参考: 《中国大鲵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 “野生、基因纯正的中国大鲵的发现创造了新的保护机会”